印度笈多佛像雕塑艺术特点

笈多艺术是指古印度笈多王朝统治时期流行的佛教造像艺术形式,接下来博仟北京雕塑厂就来带大家了解一下印度笈多佛像雕塑艺术特点。

笈多王朝是崛起于印度恒河中部的摩揭陀国消灭北方贵霜王朝和南方案达罗王朝而建立起来的一个印度历史上著名的统一王朝,定都华氏城(今巴特那)。大足石刻金光闪闪的千手观音人像雕塑

这个王朝就是以第一代君主旃陀罗笈多的名字而命名的。笈多王朝统治印度近300年,国力强盛,各种思想文化竟相发展,出现了印度历史上的鼎盛时期,印度笈多佛像雕塑艺术也因此迎来了它的黄金时代。

笈多王朝时期印度有马土腊和萨尔纳特两个造像中心,两个造像中心雕刻不同样式的佛像,但两种造像样式大同小异,同属于印度传统艺术范畴,所以一般合称为“笈多造像艺术”或“印度笈多佛像雕塑艺术”。
马土腊,又称秣吐罗,位于恒河支流朱木那河西岸,在西北印度和中印度之间,为古代印度通往西方的门户。

马土腊这个地区盛产一种红色砂岩石,成为地区的石雕佛像使用的主要材质。马土腊在公元1世纪贵霜王朝时便开始了佛教造像的历史,它与当时贵霜王朝的犍陀罗艺术并驾齐驱,是印度历史上最早出现的两种艺术形式。

因马士腊造像产生于印度本土,深受印度原有的哈拉帕传统雕塑艺术风格和手法的影响,所以造像的衣饰、身材、面部五官以及雕刻手法一开始便带有鲜明的印度传统审美特色,佛像身着通肩袈裟,衣服薄透贴体,面形圆润,神态温和。

但是必须明确指出的是贵霜王朝时期的马土腊造像只是它的前期阶段,艺术风格尚不十分成熟,它的成熟期是在笈多王朝时进入复多王朝的马土错造像,不仅雕刻技术臻于成熟,而且在表现佛教理想主义精神的艺术形式和手法上也达到了极高的水平。

它的艺术风格不仅具有印度本民族热情奔放的入世精神风貌,同时亦兼有键陀罗沉静,典雅的气质,实现了入世与出世开朗与内省,印度艺术与希腊艺术的完美结合,形象地再现了当时大乘佛教宣扬的“真俗不二”的最高理。

印度笈多佛像雕塑的马土腊造像以佛像的雕刻最为精美。也最具代表性,其艺术特征可以归纳为如下五点:

①印度笈多佛像雕塑头部。头顶密布右旋螺发,肉髻突显

②印度笈多佛像雕塑五官。额头同润,无白毫相。双唇宽大,下唇尤厚表情丰富,生动。眼帘下垂,鼻直适中,鼻翼外张复耳下垂,饰有耳环。颈部有三道折线,称为“三道弯”或“蚕节纹”。

③印度笈多佛像雕塑身材,各部位比例适中完全符合造像量度的规定。由干衣着薄透,躯体起伏变化十分明显。佛像神像雕塑铸铜

④印度笈多佛像雕塑服饰衣纹,着通肩大衣,衣纹细密。从扇部以下呈U字型的均匀分布。衣薄贴体如“曹衣出水”,俗称“温衣法”,极富装饰性。

③印度笈多佛像雕塑 头光。为圆形,雕刻精细,装饰华丽,由里向外各图装饰各异,依次为连花瓣、菊圈团花,蔓草纹绳纹、联珠纹,最外圈是火焰纹,各圈之间疏密有致。

印度笈多佛像雕塑这些艺术特征也正是笈多王朝政治,经济和文化艺术高度发展的综合体现。

笈多时期马上后地区造像的代表作品是印度新德里博物馆收藏的一尊佛陀立像,此像高217cm,质地为红砂岩,大约雕造干5世纪。

佛像头部密布螺发,头顶肉凸现。面相圆润。表情温和,开钢眉间没有白毫相,身着通府袈裟,从正面看,袈裟紧贴身体,形成一种半透明的形状,衣纹均匀分布平法极其细腻,但看其背部,装裟又显出厚重的质感在背部形成了一个被风状的大衣来,这应该是从键陀罗艺术,或从货需朝佛像艺术中继承过来的。

这种佛像造型后来成了一种标准样式,为印度,尼治尔我国内地和西藏等国家和地区不断模仿,影响十分久远,特别值得注意的是,这尊佛像头部的光环雕刻非常繁复细腻,体现了笈多艺术高超的水平和富于生活情趣的艺术风貌。

通观整躯石像,不仅比例协调,法相庄严,雨且雕刻精细,是一尊非常难复多王朝的另一个造像中心是萨尔的特,是释
牟尼佛初转法轮的地方,汉译为“鹿野苑”。这个地方位于中印度,艺术手法和风格也深受印度传统艺术的影响。

它雕造的佛像与马土腊样式几无二致唯一不同的是佛像衣纹的表现手法别具一格。佛像身上几平不施衣纹,仅在领口、袖口和大衣下摆处翻起一道边以表示穿有衣服。

这种造像出自萨尔纳特地方,所以学术界一般称其为“萨尔纳特式造像其衣纹表现手法亦以“萨尔纳特式”相称。

四川大足宝顶大型石雕佛像雕塑由于萨尔纳特仍属于印度传统艺术范畴,特别是造像身上的其它特征与马土腊地方造像一样致,所以一般将它与马土腊造像一起合井称为“笈多造像”,萨尔纳特现存最为著名的造像是5世纪的《佛陀说法像》此像高160cm,为米那尔出产的砂岩雕成,现珍藏于印度萨尔纳特博物馆。此像体现的整体艺术风貌与笈多时马土腊佛像几乎没有区别,只是衣纹表现手法不同而已。它同样是印度古典艺术达到高峰的伟大代表之作。
对大多数中国学者来说,谈印度笈多佛像雕塑艺术一般只注重土腊艺术形式,而很少谈及萨尔纳特形式,其中的原因应当与萨尔纳特艺术对我国佛教雕塑艺术影响甚微有关。

但是,萨尔纳特作为笈多艺术的风格之一它在历史上产生的广泛而深入的影响却不容我们忽视。

从公元5世纪形成至今,萨尔纳特艺术不仅在印度,尼泊尔等南亚各地不断延续,而且其影响还波及到东南亚的秦国、缅句,来埔察、印度尼西亚等国家和我国的西藏、蒙古等地区。

在它影响的这些国家和地区今天都留有大量的实物,其中,比较突出的如印度阿旃陀石窟,来赛吴哥窟和印度尼西亚的婆罗浮图中的石雕像以及西藏、尼泊尔遗存的大量的金铜佛像。

可以说,从影响的地域和时间来看,萨尔纳特艺术风格毫不逊色于笈多时期的马土腊风格,这一点是值得我们特别注意的。

如对印度笈多佛像雕塑艺术感兴趣,可继续阅读其他有关佛像神像雕塑的文章,龟兹与新疆佛像雕塑中国佛像神像雕塑浅谈禅宗教义在佛像雕塑中的表达禅宗南北两派对佛像雕塑的影响北方汉白玉佛像的发源地五代两宋佛教雕塑中朴素禅风的痕迹中国古代佛教雕塑等精彩文章。

“印度笈多佛像雕塑艺术特点”的一个回复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