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租界时期的公共雕塑

鸦片战争后,上海成为开埠城市,各国列强在进行军事、政治、经济侵入的同时,还在上海建造了不少为殖民主义者歌功颂德的纪念雕像,今天我们就来讲讲上海租界时期的公共雕塑
第一个要讲的上海租界时期的公共雕塑是1865年1月,法国人首先在法租界公董局(今金陵东路黄浦区公安局)内建立卜罗德名人雕像,以表彰他开辟法租界的功绩。卜罗德为法国侵华海军统领,因率兵帮助清政府镇压小刀会有功而得到沪道允诺,将西至吕班路、北至洋泾浜、东至浦滩、南至小东门带的土地辟为法租界。卜罗德后来在奉贤南桥被太平击毙。卜罗德铜像开创了外国人在上海建立纪念像的先河。各国随后纷纷效仿。
第二个要讲的上海租界时期的公共雕塑是1890年11月8日,英国人在南京路外滩建立巴夏礼名人雕塑铜像,纪念这位英国驻华公使、首任上海总领事创立租界会审出廨制度的功绩。

巴夏礼铜像巴夏礼铜像站立在高大的用大块花岚岩砌成的基座上、他身穿大氅,叉开双腿,左手插腰,右手做举,一副演说的模样,神态傲慢。

上海市民因不知此像为何人,遂称它为“铜人称附近的码头(南京路歪北束赂的外摊码头)为“铜人码头”。1898年11月20日,德国侨民和德商怡和洋行为纪念1896年7月15日在山东海面遭遇风暴而沉没的德军炮舰伊尔底斯号的70余名死难者,也在外滩公园旁建立了伊尔底斯碑,并将半截船榄树立碑上。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英国侨民于1918年1月16日将其推倒。之后,德国人又把它修复,并迁至常德路,继而又迁到延安西路、华山路口的德国总会内(今静安公园)。

第三个要讲的上海租界时期的公共雕塑是1911年,怯租界公董局为纪念在上海上空作飞翔表演失事丧身的法国飞行员环龙,在顾家宅公园(俗称陆国公园,今复兴公园)内建立环龙碑,环龙碑上置有环龙的青铜名人雕塑头像,碑,面刻有“君为在中国第一次飞行家,奋勇死义,实增法国光荣”字样1913年,中英官商合力在外滩江海北关署(今汉口路外摊海关大楼)对马路的江边绿地建立赫德铜像,以纪念他担任中国海关总税务司达48年之久。

赫德铜像系根据赫德的一张照片制作,他双手背后,低头沉思。基座高度稍低于铜像,座身铜牌用中英文记有“前清太子太保尚书衔总税司英男爵赫君德,字鹭宾,生于清道光乙末,公元1835年,卒于清宣统辛亥,公元1911年,享遐龄七十七年,综关权者四十八载”等字样。

1925年,江海北关署被拆除,并在原址兴建新海关大楼,于1927年落成。赫德铜像便迁至新海关大楼前,基座为高立柱型,下部呈阶梯式。1937年2月10日,苏联侨民在祁齐路、毕勋路(今岳阳路汾阳路)口建立普希金纪念碑,优雅的碑座顶端置尊青铜的普希金胸像,碑身有三面。正面用俄文个侧面用中文刻有”“俄国诗人亚利山大·普希金先生逝世百年纪念碑”字样。

接下来要讲的上海租界时期的公共雕塑是1924年2月16日,在洋径洪口(今延安东路外滩)落成了一座大型的《欧战和平》纪念性景观雕塑,纪念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居住在上海的外国侨民回国参战的牺牲者。

碑顶立一和平女神女性雕塑,她生有两翅,俯首安慰着一位丧子的母亲,一手抚着一名孩童,碑面刻有死者的姓名,碑背刻有“功炳欧西,名留华夏”的铭文,碑身两侧装饰铜制的盔胃盾甲等古代战争用具。

此纪念碑落成时,曾举行了隆重的慕仪式,井一度成为上海的标志。此外,还有清朝政府李鸿章为被太平军击毙的英国洋枪队首领华尔建立在外滩公园南端的常胜将军纪念碑:英国侨民在苏州路。

黄油滩中交又口建立的英国武装探路队头目马加里纪念碑,但均未有雕像。1941年日军占领上海后。对以上的纪念碑,像,除德国的以外,均予以拆毁,将铜材用于制作军火。

抗战胜利后,普希金铜像于1947年12月28日在原址重新建立,仍为胸像由苏联雕塑家马尼泽尔创作,上海解放后,德国的伊尔底斯碑被拆除。
随着欧式建筑在上海一幢幢地落成,作为装饰的建筑雕塑也显现出完全欲化的艺术风格这也是最早的城市雕塑与建筑的结合。

再要讲的上海租界时期的公共雕塑是1901年,由德,商培高洋行设计的华俄道胜银行上海分行(今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在外滩落成,人口门廊两旁有一对青铜雕像人物坐像,正面壁柱还饰有人面浮雕壁画

1923年由英商公和洋行设计的汇丰银行大厦(今上海浦东发展银行)也在外滩建成,这是一座文艺复兴希腊式的建筑,大厦门前放置了一对从英国运来的铜脚子,既是一种装饰,又是大英帝国的象征。

1924年,英商德和洋行又在外滩建立一幢英文报纸《字林西报》报馆大楼(今友邦大厦),在多立安式柱下部檐口装饰着8尊裸体半身像,机街强劲的力土背负着石檐。

同年,由英商思九生洋行设计的上海邮政大楼在四川路桥北晚落成,钟楼楼座两侧各置有一组水泥雕塑的“通讯之神”三人群人物雕像:一边是古代希错,罗马神话中的信使与爱神,象征邮电通讯事业为人们沟通感情:另一边是手持火车、飞机、轮船的三神。

体现了邮电通说事业的蓬勃发展。此外,在卜内门洋行(今新华书店上海发行所)、德义大楼(今石门一路、南京西路口)等建筑上也都饰有雕像,这些建筑雕塑分别在1958年和“文革对铜狮子拆下后长期存放应仓库里,后陈列于上上海历史博物馆。
在外国人造像之风影响下,也就是西方人物雕塑,1904年,李氏族人首先在在徐家汇海格路(今华山路)李公祠的士山上建立李鸿章铜像,李鸿章戎服佩刀,站立于一个底座上。后因底座腐朽,该铜像在一次大风中倒塌。

1917年10月,川沙县滴东中学落成一座该校创办人杨斯盛青铜立像,以纪念他于1907年捐资30万两白银毁家办学的善举。

1921年,澄衷中学建立叶澄衷铜像。这位该校的创办者,蔼然微麓,长袍短栅,掛下垂一眼镜袋后脑有发辫,一副前清打扮。与此前后,南洋公学(今交届大学)也建立了该校创办人盛宜怀的铜像。

1924年,宋公园(今闸北公园)内落成革命志士宋教仁的坐姿石雕像。1933年11月12日,在江湾五角场北首的市政府大楼(今上海市体育学院院部办公楼)前落成一座孙中先生铜像,像高3m,加上基座总高10余米。

孙中山身穿长袍马横,右手持礼帽垂及膝,左手握手杖,足登毡鞋,巍然屹立。系雕塑家江小根据孙中山生前的最后一张照片创作而成。碑座正面由谭延题”独有千秋”和蔡元培题“侯圣大感”背面镜有碑文1946年8月,革命志土李平书铜像在城限庙荷花池中落成,由江小与滑田友合作。

李平书像高3m,他银须一络,身穿长袍马褂,右手持书,左手垂于袖筒内,伫立于八角形基座上,风度儒雅。

基座正面刻有黄炎培题“李公平书范像”及碑文一篇。当时还建立过一些不设雕像的纪念碑,塔、墓等,如1928年在闸北北宝兴路、北宋公园路(今和田路)建成的五州烈士公墓1930年11月3日建在西门外方泯桥三角地的陈英士纪念塔:1934年6月26月在闸北宝山路鸿兴路口落成的警察纪念碑1936年2月16在庙行落成的一:二八无名英雄墓,抗战胜利后建立在宝山罗店(今罗店镇罗店中学内)的红十字纪念碑等。

20年代,雕塑艺术家李金发曾为上海南京大观院创作过一幅装饰浮雕,长约12m,刻有音乐、舞蹈,摄影等众多的人物形象,以上这些纪念像、碑,除红十字纪念碑外因各种原因,均已被毁,至今荡然无存。

如对上海租界时期的公共雕塑一文感兴趣可继续阅读博仟北京雕塑公司建筑师与雕塑家城市雕塑要和建筑、绘画、园林等多方面密切结合雕塑的第四维空间与建筑城市雕塑的形体与空间等精彩文章。

“上海租界时期的公共雕塑”的2个回复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