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州佛像雕塑风格来源诸家之说

1996年山东青州龙兴寺遗址出土了一批石雕佛像,经过清理总数达40余尊,主要是北魏,东魏,北齐三个时期的,博仟北京雕塑厂今天就来带大家了解一下青州佛像雕塑风格

这批石造像发现后在国内外引起极大轰动,特别是受到了学术界前所未有的关注和重视大家从青州佛像雕塑风格来源,发展分期等不同的角度对青州佛像雕塑进行了广泛、深入的探讨,研究成果层出不穷。新疆阿克苏胡杨根雕佛像神像木雕雕塑

青州龙兴寺佛像前后两度大规模来京展出极大地满足了首都佛像研究者和爱好者的要求。

笔者曾多次亲临展览现场参观学习,获得了很多的收益。下面试就青州佛像雕塑风格的来源谈一谈自己的看法
青州佛像雕塑风格的独特地位,我们从学术界对青州佛像雕塑风格的分期可以清楚地看出。

目前,学术界对青州佛像雕塑的分期已基本取得一致的意见,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的杨先生和山东青州博物馆的夏鸣采先生的观点比较有代表性。

杨先生分为四期,分别是:北魏晚期。东魏、北齐前期和北齐后期。夏鸣采先生分为三期,分别是:北魏晚期,东魏和北齐。他们两人的分期基本相同,稍有不同的是杨温先生将北齐细分成了前后两期。

两位先生还对各自分期中佛像艺术特征进行了归纳和总结,他们归纳的意见也基本一致认为:北魏晚期青州佛像雕塑基本与北魏晚期北方地区的风格相同;东魏时,青州佛像虽仍带有北魏晚期遗风但已开始显露出青州地方的独特特点,到北齐时青州佛像风格完全脱离北方地区原有风格,而展现出一种崭新的艺术风貌。

从两位先生的分期和归纳的意见可见,体现青州佛像雕塑风格地方特色的造像(包括东魏和北齐两个时期)在时间上已占居主要的地位。

如果结合出土实物来看,具有青州地方特色造像的地位就更加突出,约占全部出土总数的90%多,其中最具特色的北齐造像就占到了60%以上的比比例。由于青州佛像地方特色占居如此重要地位,所以关于青州佛像雕塑风格的来源自然成了人们关注的首要问题。
关于青州佛像雕塑风格的来源,不少专家学者发表了看法。
宿白先生认为:“按轻薄叠褶的服饰,源于地处亚热带的中印度秣菟罗艺术,盛于4世纪,5世纪的印度笈多王朝。在笈多王朝之前,此种艺术的佛像已出现于印度西北部和中亚两河流域犍陀罗佛教艺术流行地区。大足石刻躺着的大佛人像雕塑

大约从4世纪起,即影响到我国新。中部到了5世纪前期,类似特征的佛像才出现于新疆以东内地,现存有明确纪年可以参考的实例,是甘肃水靖炳灵寺第169窟和北壁建弘元年(420年)龛时间接近的,其东侧的诸立佛塑像:5世纪中叶,才出现于甘肃以东各地石窟和散存的铜石造像中。

5世纪80年代即北魏孝文帝中期以来,此类见于石窟和散存的薄衣造像,在内地逐步为褒衣博带式服饰的造像所取代值得注意的是,此后半个世纪中叶,薄衣佛像却又以多种样式较普遍地再现于东方。

看来,此次高齐佛的新趋势,大约不是简单的前此出现的薄衣形象像的恢复,而与6世纪天竺佛像一再直接东传,高齐重视中亚诸胡伎艺以及高齐对北魏汉化的某种抵制等似皆有。
金维诺先生认为:“北齐造像面型渐趋丰顾,衣纹渐趋简洁,这种变革与南方当时在艺术风格上的某些变化有密切关系”,“因此,谈到北齐风格不能不联想到当时有影响的艺术家,在佛教雕塑方面闻名于时的首推曹仲达,曹仲达来自中亚曹国,张彦远和僧人彦琮特地把他所画的佛像称之为‘梵像”或“外国佛像,以区别于前代的‘张家样”和以后的“吴家样”,“艺术家的独特风格、地区特色、朝代风貌交织地形成了北齐艺术上丰富多彩的成就”。

杨泓先认为:“正是北朝规制,南朝影响和地方特色杂错交织在一起,才形成青州地区南北朝时期地方文化丰富多彩的内涵。
以上三位前辈分别就青州佛像雕塑风格来源、成因以及艺术构成因素提出了十分权威性的看法,这些看法不仅为我们研究青州佛像雕塑提供了许多新的资料和线索,而且也大大地拓宽了青州佛像雕塑风格研究的视角,是非常值得我们重视和学习的。

其中,笔者比较倾向宿白先生的观点,即青州佛像雕塑的新风格“大约不是简单的前此出现的薄衣形象的恢复,而与6世纪天竺佛像再直接东传”有关。

但需要明确指出的是,宿白先生所说的“6世纪的天竺佛像”应为印度笈多艺术风格而笈多艺术又包括两种艺术形式;马土腊和萨尔纳特这两种艺术形式都对青州佛像雕塑风格构成了影响。

如果对青州佛像雕塑风格一文感兴趣,可继续阅读有关佛像神像雕塑的文章,龟兹与新疆佛像雕塑中国佛像神像雕塑浅谈禅宗教义在佛像雕塑中的表达禅宗南北两派对佛像雕塑的影响北方汉白玉佛像的发源地五代两宋佛教雕塑中朴素禅风的痕迹中国古代佛教雕塑等精彩文章。

“青州佛像雕塑风格来源诸家之说”的一个回复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