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北民间石刻拴马柱是雕塑吗?

2019年04月11日 作者:博仟雕塑公司


作者:晁立华 编辑:博仟雕塑公司

  栓马桩最早是陕西省1982年民间艺术普查时在渭北澄县农村发现的。随着一次规模空前的陕西民间艺术大展在京展出,人们开始知道了它,并使它从农村的地头、院宅走进了中国美术馆的大雅之堂。时至今日,在美术馆西侧的小竹林里,仍可看到几根高低错落的栓马桩。岁月沧桑,不仅给栓马桩上留下厚厚的尘土,也使栓马桩的本来面目变得更加朦胧和神秘。每每看到它们,总不免增添几分好奇和探究的情志由此对生成于渭北大地的民间雕刻栓马桩,亦有了些了解和认识。


当前的拴马桩石雕已无明显的实用价值,但我们不必为其悲鸣,因为作为古代石刻艺术品的拴马桩,在今天具备着丰富的艺术审美和研究价值。


拴马桩,顾名思义,是为古代乡绅大户等殷实富裕之家拴系马匹的雕刻实用条石,它的实用特征不仅体现在古代的日常生活中,也在古代艺术品中出现过。譬如在汉代画像石中,就有生动雕刻着马栓并系在栓马桩上的图像;再如唐代韩干的《照夜白图卷》中描绘的便是一桩栓一马;北宋的《百马图卷》中也有木质的高桩,其颈部拿绳子交叉固定的短木线专门用于拴系马匹;类似内容的还有元代任仁发的《饲马图》。


  在陕西民间,栓马桩一般竖在宅门两侧,数量的多少显示主人家财富的多少,一般用青条石雕刻而成高度从1m到1.7m,宽多为25cm,呈现四棱柱。它最大的一个特点便是在桩顶上端刻有披发左衽的北方游牧民族形象,深目高鼻、虬髯窄袍、手持马鞭、或骑马、或跨狮而他们的背上,往往祥和地趴着小狮子、猴或是一只猎鹰,造型奇特浑厚。由于受石材宽窄限制,因材施雕的形象没有超出底座面积,所以,有时狮头、屁股呈大面积的扁平状,仅在其上浮光掠影般的浮雕出细节,或仅錾刻了粗糙的轮廓线加以区分,人物和猛兽面目扭曲变形。但由此带来的这些限制,反而使形象更能适合于整体,可谓一收一放,富有装饰情趣。


  对于那些头戴螺尖式小帽、尖顶帽,或缠帕留辫、怀抱月琴、琵琶,神情索漠的骑手,当地农民有着他们自己的叫法和认识:“番子人人”“鞑子看马”。

  所谓鞑子不过是汉人对北方游牧民族的习惯叫法,虽不太尊重却由来已久。他们和其他北方、西域的少数民族在历史上常被统称为胡人。在汉人眼中,他们精于骑射,长于养马,总有些神秘和绝技擅长。对于游牧民族来说,马是他们的财产,代步工具,甚至是相依为命的伙伴:而在中原,马成为个人坐骑也在其中。

一尊尊,一具具,无不侵透着雕刻者的辛劳,无不蕴含着传承的味道!


看过了拴马桩的前世今生,感受了雕刻者的艰辛不易。我们仿佛看见金戈铁马也看见烟火农耕!中华民族一路走来,历经了多少改换朝代经历了多少风雨飘摇,却依然屹立不倒,因为有融合有接纳有宽博有妥协。

如您对渭北民间石刻拴马柱是雕塑吗一文感兴趣,可继续跳转了解博仟雕塑厂的其他文章。


联系博仟雕塑

  • 博仟北京雕塑公司地址:北京宋庄60艺术区
  • 总机 13611025559

  • 全天7*24小时服务
  • 25043319@qq.com

北京雕塑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