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道院 铸铜浮雕

2017年02月01日 作者:博仟雕塑公司

      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日本在山东潍县乐道院,设立了一座外侨集中营,西方人称潍县集中营,这就是群组铸铜浮雕《集中营》的原型。

     浮雕形式为古今非常常见的雕塑形式,经过不断的进步尝试,目前较多的是使用铸铜浮雕材质,砂岩浮雕材质等。

      乐道院潍坊这座城市的纪念性雕塑来缅怀历史,负重前行。也借此展示潍坊这座城市的历史脉络和城市内涵。衷心希望,当您再次走进公共场所,看见那一尊石头或者青铸铜浮雕时,可以投去温情一瞥,体会其装饰美与人文美。

纪念性铸铜浮雕是城市雕塑的一种类型,它以重要的历史为主题,采用大型庄重的雕塑形式,直耸在公共场所,成为美化城市环境的一部分,更重要的是,雕塑的艺术性为城市精神造型,成为城市人文的具体体现,为驻足欣赏它的人,带去眼睛与心灵的震撼。

人民英雄纪念碑高耸在空阔的天安门广场上,不但成为全国人民缅怀先烈、振奋时代精神的庄重场所,而且具有了浓重的百姓情结。当你走过时,不得不肃然起敬,就像当国歌响起,五星红旗缓缓飘扬,一股强烈的民族自豪感不禁随着五星红旗缓缓升起。这也许就是纪念性铸铜浮雕的艺术力量。

      在潍坊这片土地上,也曾硝烟与战火弥漫,苦难与挣扎纷扰。曾历经沧桑,所以会厚重沉静。一处处记载历史的铸铜浮雕矗立在这片土地上,向我们讲述着关于苦难,战争,和平,友谊的故事……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在潍坊的乐道院(据《潍坊市志》记载:1882年美国基督教牧师狄乐播来潍县传教所建)整个华北地区西方侨民2000余人被日本强行收管在此,时间长达三年半。从此,传教的场所成为了一座阴森恐怖的集中营。集中营的难民们不畏强暴与日本法西斯斗智斗勇。1945年8月17日,潍县集中营解放。

时间走过60年,2005年8月17号,在《胜利·友谊》纪念性铸铜浮雕的顶端,刻上了“1945.8.17”。在无涯的时间里,1945.8.17.镌刻在石头上,作为纪念。

     《胜利·友谊》铸铜浮雕碑底上刻着潍县集中营关押人员名单和一行对照的英文,黑底白字,静穆沉重,关押人名清晰可见,让观者不禁想象那段沉重的历史。一组群像铸铜浮雕在底座上,他们或抱拳、或挥舞手臂、或相互握手,不同的身姿有着同样的神情——为胜利和友谊微笑。

     距离这座雕塑不远处的墙壁上,雕刻乐道院集中营群像浮雕,为《战争·苦难》、《解放·欢庆》,两组雕塑画面内容对比鲜明,冲击感强烈。只是有着鲜活历史内容的雕塑被淹没在难觅踪迹的草丛中,颇显落寞。三组铸铜浮雕位于乐道广场,就在乐道院集中营旧址的入口处。依水而建的乐道广场,周围绿树浓荫,为这里营造出一份宁静祥和。炎热的夏季,这里成为市民的休闲场所,纳凉的老人,练习小提琴的漂亮男孩,还有不知从哪传来的悠扬合唱声……那盘旋在雕塑上端的和平鸽为这里发生的故事做了最好的注脚,青铜使它们恢复了生命。和平是多么美好。“往古者,所以知今也”。记住历史,才能知道现在的珍贵。在解放战争时期,中华民国国军所守卫在潍县,大失民心,于是,一场空前的浩劫爆发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东野战军山东兵团在其司令员许世友的指挥下为夺取潍县发起战役,历时一个多月,是全国解放战争时期山东战场上我人民解放军发起的一次重要的攻坚战役。战役以解放军攻占潍县及其附近地区而结束,这场战役改变了潍县的历史进程,使胶东、渤海、鲁中三大解放区连成一片,有利地推动了山东乃至全国的解放。

     潍县战役胜利六十周年之际,政协第十一届潍坊市委员会倡议建立潍县战役纪念广场。红色大理石纪念碑立在数座大理石中,由迟浩田将军题字“潍县战役胜利纪念”,碑身后矗立着高大的泰山原石,高11.5米,重138吨,注释上写到:“气势恢宏,蔚为壮观,象征着革命前辈为人民解放事业英勇奋斗的精神重如泰山”。在潍坊市烈士陵园革命英雄纪念碑的南壁上,也雕刻着一组潍县战役石材雕塑群像。雕塑展示的是在潍县战役中解放军指挥员在炮火硝烟中冲锋陷阵的场景,在黎明即将到来之际,我军官兵和支前民工怀着对革命全面胜利的渴望和对新中国的梦想,面对强敌释放出了势如破竹的力量。

      在山东潍坊奎文区,至今仍保存几座19世纪末期的建筑物,它们历经沧桑,见证了战争给人类带来的一段艰难岁月。

  1942年至1945年,日军在山东潍县设立“敌国人员生活所”,最多时关押外国侨民2000多人,一度成为中国境内最大的外侨集中营,有人称它是“东方的奥斯维辛”。

       今年8月17日,是潍县集中营解放65周年纪念日。当年的潍县,如今已发展成为世界著名的风筝之都。在潍坊市乐道公园,一尊名

联系博仟雕塑

  • 博仟北京雕塑公司地址:北京宋庄60艺术区
  • 总机 13611025559

  • 全天7*24小时服务
  • 25043319@qq.com

北京雕塑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