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雕塑材料的观念与扩展

近年来,中国雕塑界对于材料的运用与观念的表达,展开了深入的思考与积极的实践,并且涌现了一批很有思想深度的青年雕塑家,他们积极探讨对于当代雕塑材料的观念与扩展,大大丰富了雕塑艺术的表现力。

评论家何桂彦博士将当代雕塑的发展概括为“媒介与观念”“身体与观看”“时间与场域”“叙事与想象”“日常与景观”这五个方面。而雕塑理论家、策展人唐尧则注意到当代雕塑家正在寻求对传统文化资源的开拓,从形式语言与精神价值两个方面(可延展阅读雕塑语言的民族特征是什么样),进行当代转换与重组。正是在这一背景下,唐尧先生和我在成都艺术粮仓策划了本届“中国当代青年雕塑邀请展”,邀请了来自全国的26位青年艺术家,共同呈现中国当代雕塑发展的最新趋势。

他们的现代雕塑作品材料丰富、形式多样,从前述不同角度深入到当代雕塑艺术的前沿探索。他们的创作表明,作为视觉艺术的力量,正在于艺术家对于雕塑作品形式语言的综合性表达,真正的艺术存在于整体性的表现,而艺术中的表现性就存在于结构之中。对我们来说,雕塑材料语言怎样在观念表达中恰如其分地展开叙述,工具和技术怎样在创作中推动表现的力度,以及雕塑物质材料怎样在艺术家手中魔幻般地超越原本的文化属性,始终是关键所在。

如果说现代雕塑艺术发展的成果是视觉形式的拓展,后现代艺术则是把艺术变为无所不在的“生活一感觉状态,这是从“形”到“态”的演变。

当代雕塑艺术中的知觉样式不是任意的,它不是一种由形体和色彩组成的纯形式,而是艺术家对于民族的传统文化、哲学与人文精神的理解与综合表达。既然色彩、肌理、速度、形状、方向等结构性质是被视觉直接把握的,我们有理由相信,这些性质传达的表现性同样是被视觉直接掌握的,雕塑家对于雕塑材料与形式的表现,使他成为人文精神和自我观念的解释者。

这样,观念就存在于材料的表现之中,存在于艺术家对于材料的理解与处理之中,这或许是中国雕塑艺术在今后的十年中需要全力以赴,深入研究的一个根本问题。

 

“当代雕塑材料的观念与扩展”的2个回复

发表评论